书架
大国戏子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150 春闱临近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就是逗弄自家小侄子,却不知外面早已是风言风语。

  也不知是哪个好事的人多嘴,绘声绘色的将那日丽春楼之事传了出去,才没几天的功夫,此事便传遍了金陵府。

  所以,继《雁丘词》与《水调歌头》之后,一首《贺新郎》再次让梅长青这个名字风靡金陵,坊间、河畔酒楼里更是议论纷纷。

  对此,金陵人的第一反应是:

  “写《水调歌头》的梅长青来金陵了?”

  接着便是:

  “梅长青长啥模样?”

  “多大年岁?”

  “丽春楼那日究竟发生了什么?”

  “《贺新郎》一词是缘何写出来的?”

  “与宁王世子有何关系?”

  ——

  一件事经过多张嘴的衍化就变成了以讹传讹。

  于是乎。

  什么梅长青“横刀夺爱”?什么梅公子助狄小三“英雄救美”?什么柳如是与梅长青“早有一腿”?什么——

  各种版本的剧情都传了出来。

  一阵儿连锁反应下来,不仅柳如是跟着在秦淮河畔扬了名,连带扬州府的鱼幼微也很快被人扒了出来。

  是故,梅长青在金陵人认知中,很快便从“才子”晋升成了“风流才子”。

  外面传的沸沸扬扬,刘府中人自然也听过不少,不只是府中下人,连同梅长青那两位小嫂子这些天来看他的眼神也变的有些异样,原本她们以为自家这便宜小叔子只是个“乖家雀”,没想到却是一只风流的“金丝雀”。

  有了“耳旁风”、“枕边话”,一些传闻自然免不了进了刘琏耳里。他既感慨梅长青《贺新郎》写的好的同时,又隐晦的提点起梅长青。关于梅长青招惹了武思一事,他只是淡淡的提了几嘴。

  梅长青听的出来,大抵是如同狄景晖一样,刘琏根本就没把武思这位世子爷放在眼里。

  倒是关于柳如是的问题,刘琏说了许多。话里话间的意思是想劝说梅长青:柳如是美归美,但她终归只是个青楼女子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