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《红梅赞》(1)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3/3)页
长的过程:数十次较大的修改,前后跨越了将近40年的时间,并且动员了六七位同志参与歌剧的编配、整理。
经过精雕细刻,《红梅赞》终成大器,它在歌剧《江姐》中的运用也十分到位。《红梅赞》作为主题歌,《红梅赞》在剧中先后出现了三次。第一次是江姐准备北上华蓥山时,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独唱的;第二次是彭松涛被害,江姐回忆往事时,《红梅赞》在幕后响起;第三次是全剧结束时以合唱的形式出现。它是江姐和其他革命先烈的一首英雄颂歌,鼓舞和感动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民群众。在音乐中运用了戏剧的板式并加以变化,在唱腔中运用了戏曲、说唱的一些技法,其成功是全方位的。《红梅赞》至今传唱不衰,被认为是民族歌剧的经典唱段。
(三)
1964年9月4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在北京第一次演出《江姐》,观众人山人海,座无虚席,这次演出产生了极大的反响。9月6日,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到剧院观看了《江姐》,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10月13日,毛泽东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《江姐》,演出结束后,毛泽东上台亲切接见了参加演出的全体同志,说:“我看你们的歌剧打响了,你们可以走遍全国,到处演嘛!”随着歌剧《江姐》的走红,插曲《红梅赞》以其朴实优美的曲调在大江南北迅速传播开来,喜爱此歌的观众纷纷到文工团索取《红梅赞》的歌谱,《红梅赞》在电台也不停地被循环播放,全国迅速掀起了一股“红梅热”。随后,《江姐》走出北京,从南京、上海一直演到香港,创造了场场爆满的奇迹。
《红梅赞》全曲不长,但却以磅礴的气势展示出隆冬时节红梅不畏严寒、傲雪怒放的品格。它以优美的旋律,动感的节拍,深刻地塑造了女英雄江姐的高大形象,讴歌了她的革命理想、情操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节,进而表现了人们将这些美好的品格化作对红梅的向往和赞颂,更彰显了红梅品格与品质之真谛。红梅,刚正不阿、一身正气、外柔内刚、刚柔相济,给人以信心、胆识和胆略,以美不胜收让人钦佩、敬仰不已。《红梅赞》正是借红梅来歌颂烈士们凌寒傲雪、努力迎接新春的革命情怀。
(一)
1939年,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到最为艰苦的阶段。在日军野蛮“扫荡”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下,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十分紧张,由于日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频频发起进攻,根据地的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,敌后军民的生活面临着极大困难。为了战胜困难,坚持抗战,争取胜利,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提出发展生产的策略。同年春,毛泽东向陕甘宁边区军民提出“自己动手,生产自给”,“自力更生,克服困难”的方针,要求部队一面打仗,一面开展生产运动。1940年2月,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发出《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》。接着,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也发出《关于生产运动的指示》。于是延安地区的机关、部队、学校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,立即行动起来,很快掀起了垦荒种田、植树造林、纺纱织布的生产热潮。同时,边区政府还实施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,改革生产关系,使边区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同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,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边区里到处都呈现出轰轰烈烈大生产的劳动场面。
第(3/3)页
长的过程:数十次较大的修改,前后跨越了将近40年的时间,并且动员了六七位同志参与歌剧的编配、整理。
经过精雕细刻,《红梅赞》终成大器,它在歌剧《江姐》中的运用也十分到位。《红梅赞》作为主题歌,《红梅赞》在剧中先后出现了三次。第一次是江姐准备北上华蓥山时,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独唱的;第二次是彭松涛被害,江姐回忆往事时,《红梅赞》在幕后响起;第三次是全剧结束时以合唱的形式出现。它是江姐和其他革命先烈的一首英雄颂歌,鼓舞和感动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民群众。在音乐中运用了戏剧的板式并加以变化,在唱腔中运用了戏曲、说唱的一些技法,其成功是全方位的。《红梅赞》至今传唱不衰,被认为是民族歌剧的经典唱段。
(三)
1964年9月4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在北京第一次演出《江姐》,观众人山人海,座无虚席,这次演出产生了极大的反响。9月6日,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到剧院观看了《江姐》,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10月13日,毛泽东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《江姐》,演出结束后,毛泽东上台亲切接见了参加演出的全体同志,说:“我看你们的歌剧打响了,你们可以走遍全国,到处演嘛!”随着歌剧《江姐》的走红,插曲《红梅赞》以其朴实优美的曲调在大江南北迅速传播开来,喜爱此歌的观众纷纷到文工团索取《红梅赞》的歌谱,《红梅赞》在电台也不停地被循环播放,全国迅速掀起了一股“红梅热”。随后,《江姐》走出北京,从南京、上海一直演到香港,创造了场场爆满的奇迹。
《红梅赞》全曲不长,但却以磅礴的气势展示出隆冬时节红梅不畏严寒、傲雪怒放的品格。它以优美的旋律,动感的节拍,深刻地塑造了女英雄江姐的高大形象,讴歌了她的革命理想、情操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节,进而表现了人们将这些美好的品格化作对红梅的向往和赞颂,更彰显了红梅品格与品质之真谛。红梅,刚正不阿、一身正气、外柔内刚、刚柔相济,给人以信心、胆识和胆略,以美不胜收让人钦佩、敬仰不已。《红梅赞》正是借红梅来歌颂烈士们凌寒傲雪、努力迎接新春的革命情怀。
(一)
1939年,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到最为艰苦的阶段。在日军野蛮“扫荡”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下,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十分紧张,由于日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频频发起进攻,根据地的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,敌后军民的生活面临着极大困难。为了战胜困难,坚持抗战,争取胜利,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提出发展生产的策略。同年春,毛泽东向陕甘宁边区军民提出“自己动手,生产自给”,“自力更生,克服困难”的方针,要求部队一面打仗,一面开展生产运动。1940年2月,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发出《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》。接着,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也发出《关于生产运动的指示》。于是延安地区的机关、部队、学校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,立即行动起来,很快掀起了垦荒种田、植树造林、纺纱织布的生产热潮。同时,边区政府还实施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,改革生产关系,使边区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同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,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边区里到处都呈现出轰轰烈烈大生产的劳动场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