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51章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“刘尚书,长此以往以后可能普通百姓子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,因为现在录取的考生以后也是官宦之家,他们的孩子也是官宦子弟,普通百姓子弟无论多努力都比不上他们了。”
……
“安静!”
良久之后,刘宗周低喝了一声:“诸位的想法本官已经了然于心,但本官也告诉诸位,你们想的朝廷自然也想到了,以后都是官宦子弟吗?
那可不一定。
若是不忙,可以在北京城多待几日,你们就知道具体的。”
说完这话之后,刘宗周在旁边军士的搀扶下下了八方桌,缓缓的走出了人群,留下了满场错愕的考生和看热闹的百姓。
“刘尚书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
“太祖时分南场和北场,难道现在来一个官商子弟和平民子弟的区分考试?”
“扯淡,南北场的结果就是南北进士的定数分配,以我看,考题还是一样,搞不好就是录取的官商子弟和平民子弟的人数按比例来。
五五是不可能,官七民三有些低,最大可能官六民四。”
“如果这样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接受,录取至少是有保证的。”
“胡闹,这样的话岂不是混入一些能力不行…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子,而将真正有才能的官商子弟给挤了下去,对普通百姓是有机会了,可对朝廷长久发展不利。”
“话虽如此,可若是公平录取,那官商子弟越来越多,普通子弟基本没有希望,这样的后果就是百姓与朝廷离心,两者你选一个吧!”
“还有,什么是官宦世家?是九品还是七品,又或者更高的五品?
商贾之家又如何定义?家中家产达到千两还是万两?是现银还是总资产,是考前的还是考后的?这些都系很难界定。”
……
刘宗周走后的现场议论纷纷,各种猜测、假设纷纷迭出。
刚刚还想着占据家世优势的官商子弟们这会儿也都开心不起来了,平等录取,他们能占据八成、甚至九成,可若是如学子们讨论一样,那他们最多只能占据六成。
少了三成的机会,直接变成官商子弟的竞争,这才是最大的坑。
一时间,各种疑惑、纠结、犹豫等情绪在众学子脸上掺杂着,
“大来兄,恭喜!”
“陈状元,恭喜高中,一门四进士,不得了呀!”
“冰如兄,恭喜高中榜眼!”
“晋卿兄,一门双进士,父子两探花,这在整个历史上都不得多见,可谓佳话呀!”
“三位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你们是此次加科的最大受益者,对此事怎么看?”
“对呀,你们既然能中一甲三名,甭管是家世也好,还是学识也罢,肯定都是有能力的,说说你们的想法吧!”
“对,说说想法吧!”
……
三人听闻周边众人的起哄,眉头皱了皱,这种问题简直就是不怀好意。
回答吧,若是回答不好,那很容易落下口舌,以后仕途很可能就会受到阻碍。
若是不回答、保持沉默,又落个恃才傲物的名头。
陈于泰看着两人,轻轻的摇了摇头,示意两人不要出声,而后朝着四周拱了拱手:“本来这事儿我不想回答的,但既然诸位问了,那我就说两句,权当闲聊。”
“首先,我们不是此次加科的受益者,没有拿到试题之前,谁都不知道考什么,录取标准是什么,我们被录取,只能说我们的达到了录取的标准。”
“其次,这次策略考的题包含了几个方面,而恰好我们有所耳闻而已,运气好。”
“第三,这次考了这几个,官宦、书香、商贾子弟占了便宜,那么下一次考试若是问及建筑、军事、技术、农业等等,官宦书香商贾子弟还占优势吗?
那么下一次考完后,你们是不是想着还要进行调整呢?”
“家世只是起点高一些,但不能决定最终,这次加科依旧有三成普通子弟录取了,这充分说明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
否则就算是你父亲是六部尚书,你该考不上还是考不上,这次商贾、官宦子弟名落孙山的不在少数吧!”
“所以,我们不该抱怨考题的不公平,而是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面没有做好,尺有所短寸有所长,没有人是完美的,发现不足立刻弥补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“诸位刚刚的讨论我也是有些耳闻的,但细究之后都是不行的,如果非要有一个公平的方式,或许如唐初的科举一样,
设几十门科目,自己选择报考科目,这总不会有身份之争了吧。”
“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,至于朝廷怎么安排那就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,等几天就知道了,都散了吧!”
说完这话之后,陈于泰朝着身边几位好友点了点头,用力的朝着人群外挤过去,留下众多学子和看热闹的百姓。
若有所思、不屑、赞许等神色夹杂。
若有所思的是陈于泰所讲的道理,赞许的是他最后提出的建议。
不屑的是‘若是老子中了状元老子也能这么说’,典型的仇富心态。
闹市上的议论大多都被混在人群中的锦衣卫收集了起来,经过分类后送到了东暖阁内。
“这个陈于泰有点意思,脑子挺灵活!”
崇祯看着筛选过的议论轻笑着说了一句,而后合上题本:“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,那就让议论来的更猛烈一些吧!”
“刘尚书,长此以往以后可能普通百姓子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,因为现在录取的考生以后也是官宦之家,他们的孩子也是官宦子弟,普通百姓子弟无论多努力都比不上他们了。”
……
“安静!”
良久之后,刘宗周低喝了一声:“诸位的想法本官已经了然于心,但本官也告诉诸位,你们想的朝廷自然也想到了,以后都是官宦子弟吗?
那可不一定。
若是不忙,可以在北京城多待几日,你们就知道具体的。”
说完这话之后,刘宗周在旁边军士的搀扶下下了八方桌,缓缓的走出了人群,留下了满场错愕的考生和看热闹的百姓。
“刘尚书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
“太祖时分南场和北场,难道现在来一个官商子弟和平民子弟的区分考试?”
“扯淡,南北场的结果就是南北进士的定数分配,以我看,考题还是一样,搞不好就是录取的官商子弟和平民子弟的人数按比例来。
五五是不可能,官七民三有些低,最大可能官六民四。”
“如果这样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接受,录取至少是有保证的。”
“胡闹,这样的话岂不是混入一些能力不行…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子,而将真正有才能的官商子弟给挤了下去,对普通百姓是有机会了,可对朝廷长久发展不利。”
“话虽如此,可若是公平录取,那官商子弟越来越多,普通子弟基本没有希望,这样的后果就是百姓与朝廷离心,两者你选一个吧!”
“还有,什么是官宦世家?是九品还是七品,又或者更高的五品?
商贾之家又如何定义?家中家产达到千两还是万两?是现银还是总资产,是考前的还是考后的?这些都系很难界定。”
……
刘宗周走后的现场议论纷纷,各种猜测、假设纷纷迭出。
刚刚还想着占据家世优势的官商子弟们这会儿也都开心不起来了,平等录取,他们能占据八成、甚至九成,可若是如学子们讨论一样,那他们最多只能占据六成。
少了三成的机会,直接变成官商子弟的竞争,这才是最大的坑。
一时间,各种疑惑、纠结、犹豫等情绪在众学子脸上掺杂着,
“大来兄,恭喜!”
“陈状元,恭喜高中,一门四进士,不得了呀!”
“冰如兄,恭喜高中榜眼!”
“晋卿兄,一门双进士,父子两探花,这在整个历史上都不得多见,可谓佳话呀!”
“三位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你们是此次加科的最大受益者,对此事怎么看?”
“对呀,你们既然能中一甲三名,甭管是家世也好,还是学识也罢,肯定都是有能力的,说说你们的想法吧!”
“对,说说想法吧!”
……
三人听闻周边众人的起哄,眉头皱了皱,这种问题简直就是不怀好意。
回答吧,若是回答不好,那很容易落下口舌,以后仕途很可能就会受到阻碍。
若是不回答、保持沉默,又落个恃才傲物的名头。
陈于泰看着两人,轻轻的摇了摇头,示意两人不要出声,而后朝着四周拱了拱手:“本来这事儿我不想回答的,但既然诸位问了,那我就说两句,权当闲聊。”
“首先,我们不是此次加科的受益者,没有拿到试题之前,谁都不知道考什么,录取标准是什么,我们被录取,只能说我们的达到了录取的标准。”
“其次,这次策略考的题包含了几个方面,而恰好我们有所耳闻而已,运气好。”
“第三,这次考了这几个,官宦、书香、商贾子弟占了便宜,那么下一次考试若是问及建筑、军事、技术、农业等等,官宦书香商贾子弟还占优势吗?
那么下一次考完后,你们是不是想着还要进行调整呢?”
“家世只是起点高一些,但不能决定最终,这次加科依旧有三成普通子弟录取了,这充分说明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
否则就算是你父亲是六部尚书,你该考不上还是考不上,这次商贾、官宦子弟名落孙山的不在少数吧!”
“所以,我们不该抱怨考题的不公平,而是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面没有做好,尺有所短寸有所长,没有人是完美的,发现不足立刻弥补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“诸位刚刚的讨论我也是有些耳闻的,但细究之后都是不行的,如果非要有一个公平的方式,或许如唐初的科举一样,
设几十门科目,自己选择报考科目,这总不会有身份之争了吧。”
“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,至于朝廷怎么安排那就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,等几天就知道了,都散了吧!”
说完这话之后,陈于泰朝着身边几位好友点了点头,用力的朝着人群外挤过去,留下众多学子和看热闹的百姓。
若有所思、不屑、赞许等神色夹杂。
若有所思的是陈于泰所讲的道理,赞许的是他最后提出的建议。
不屑的是‘若是老子中了状元老子也能这么说’,典型的仇富心态。
闹市上的议论大多都被混在人群中的锦衣卫收集了起来,经过分类后送到了东暖阁内。
“这个陈于泰有点意思,脑子挺灵活!”
崇祯看着筛选过的议论轻笑着说了一句,而后合上题本:“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,那就让议论来的更猛烈一些吧!”